易学易读

【学八字知懂会精神-知篇】7、八卦阴阳四象五行

学习八字必须先要学好阴阳八卦四象五行,这是最基础的易学通用知识。前面易经课程我们学习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极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那么阴阳五行是从哪儿来的呢?很多人都搞不清楚这个问题。今天的课就来学习八卦阴阳四象五行之间的关系。

1717978027286510.jpg

八卦的产生。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说宇宙之初是一个混沌未开的混合体,是为无极,无极生了太极,太极生了两仪,两仪就是阴阳,两仪又生了四象,四象又生八卦,八卦又生了64卦,64卦生万物...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阴阳的产生。太极是混沌未开的,是为道。太极生两仪,是宇宙根本力量产生的第一变,是为“道生一”。这一变就产生了原始“阴”和“阳”。阴阳产生的这个过程叫做“太极生两仪”。

阴阳学说是易学中的重要内容,阴阳为纲为体,术数为技为用。从前人们将八卦称为阴阳八卦将算命、看风水的人又称为阴阳先生可见人们是如何看待阴阳学说的。在周易预测中,事物的阴阳又是通过木、火、土金、水五行来表现的。在这里阴阳为体,五行为用。预测者不论用何种方法对人和事物进行预测,都是计算事物的阴阳互换、五行生克制化的衍生结局,从而得出所预测的人和事物的结果。只有真正领会了周易的阴阳五行学说,才能对人和事物进行较准确的预测。

阴阳是简单而朴素的辨证法,不仅把事物一分为二,而且把万物对应按其阴阳属性分为两大类。

如:天、男、光明、向上、生长、正面、外面、动、热、强、硬、物质等等,一切积极的升发的事和物都归于阳类;

地、女、黑暗、向下、死亡、反面、里面、静、冷、精神等等,一切消极落后的事物都归于阴类。

而阴阳的划分又不是绝对的,易学的观点又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它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阴生阳、阳生阴,其变无穷”。古代阴阳哲学观就是把宇宙万物,看作由矛盾对应的双方不断变化和转换生成的。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阴阳五行生克是主宰万物生长之权的。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阴阳交合,物之始;阴阳分离,物之终;合则生、离则死。”这种阴阳变化指的是万事万物都有对应的两面,只有在阴阳平衡时,事物才能处于最佳状态。

若失去阴阳平衡,阴盛阳衰,或阳强阴弱时,事物就要出现混乱,出现凶险祸害。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当平衡打破,应力求恢复到新的平衡,新的统一和谐。

阴阳学说指示了事物的对应统一规律。对应统一是万物的运动规律,是以阴阳对应为标志的统一思想。阴阳学说是整个易学的理论核心。

《周易》是用阴阳学说来反映规律的。它之所以灵,因为它符合宇宙普遍规律。《易》之所以叫易,反映了它的根本在于阴阳变易、变化。

“一阴一阳之谓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凡符合宇宙之阴阳大道者,则是正确的,能生存、能发展。

《周易》几千年来能一直成为指示人们进行自然活动与社会活动,它能事先揭示事物发展的结果,根本的一条是它依赖和运用的是宇宙之阴阳大道,其方法全在一个活字,它的内核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整体宇宙观。

阴阳学说虽然指示了事物的运化规律,但规律不等于是方法,也不能用规律代替方法。要搞清细节还必须认真研究各类事物的具体规律。事物的成败没有能超出数理规律的范围的,事物的吉凶悔吝也都有玄机的道理。

我们要搞清什么叫阴阳,不明白就无法学《易经》研究易学,无法进行人生命理预测。人生命理预测就是计算人生的阴阳互换、五行生克制化的结果,从而指导人们顺应命运、把握命运,改造命运。

阴阳辩证观横贯一切,它是检验我们是否真正懂《易经》学好了易学的一条重要标准。

1、阴阳对应

自然界万事万物万象,都同时存在着相对应的阴阳两种属性。易学中八卦是由阴阳两种对应的爻的符号组成。八卦有乾☰震☳坎☵主四阳卦,对应着坤☷巽☴离☲兑☱四阴卦。乾坤两卦是阴阳之根本,万物之宗。它们虽对应,又互相统一,产生变化,生成万物。而巽震离坎兑各卦也是两两对应又相互统一的。命理学说中的天干地支也同样各自分有阴阳干支。

2、阴阳互根

阴阳互根是事物或现象中对应着的两个方面都必须以对应的那一个方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也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存,互为作用,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就如身与影相随不可相离,没有天就没有地;没有乾就没坤,没有白天就没有黑夜,没有男人也就无所谓女人存在。

3、阴阳消长

阴阳消长是指事物和现象中对应的两个方面是运动变化的。其运动形式始终是矛盾着的阴阳两个面彼消此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进行着,从而保持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如日月昼夜的交替,春夏秋冬气候冷热的变更即是。

4、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就是阴阳变化。它是事物和现象中阴阳两个对应面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应面转化,即物极一变,“阳极变阴,阴极变阳”。阴阳两种事物到了极点,无路可走时,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各自向对应面转化,阳变阴,阴变阳。

5、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在太极图中很明显的标志是阴鱼中有一个白色鱼眼圈,在阳鱼中有一个黑色鱼眼目。阳卦中有阴爻,阴卦中有阳爻,如同敌中有我,我中有敌。阳中之阴、阴中之阳是事物转化的内因。

6、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是指同一种阴阳属性的事物是互相排斥的,不同一种阴阳属性的事物是互相吸引的。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比比皆是。如两个男子或两个女子不能组成一个家庭生儿育女,两只公鸡在一起就会相斗,而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在一起就可恋爱、组成家庭。如乾☰震☳两个阳卦相遇就组成《天雷无妄》卦䷘,有意外之灾了。一个阴卦巽☴木与一个阳卦震☳木相遇就组成《风雷益》卦䷩,相互补益、助益。

四象的产生。原始“阴”和“阳”内部仍然存在阴阳力量的作用,阴阳各自继续演变,是为“一生二”。原始“阴”再生阴阳,就产生了“阴中之阴”—太阴和“阴中之阳”—少阳;原始“阳”再生阴阳,就产生了“阳中之阴”—少阴和“阳中之阳”—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太阳是第二级的阴阳组合,统称为“四象”。这个过程就叫做“两仪生四象”。

八卦的产生。在四象的基础上,由于阴阳力量继续作用,是为“二生三”。又生成了新的第三级的阴阳组合。太阳”再生阴阳,生成太阳之阳—“乾”卦和太阳之阴—“兑”卦少阴”再生阴阳,生成少阴之阳—“离”卦和少阴之阴—“震”卦少阳”再生阴阳生成少阳之阳—“巽”卦和少阳之阴—“坎”卦太阴”再生阴阳生成太阴之阳—“艮”卦和太阴之阴—“坤”卦。至此产生了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卦,是阴阳的第三级组合,统称为“八卦”。这个过程则称为“四象生八卦”。

八卦生64卦,64卦生万物,是为“三生万物”。太极动生阴阳;阴阳动生四象;四象动生八卦...生生不息。天地不过一阴一阳二物而已!

五行的产生。四象出现在《周易》中时还没有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或说《素问》和《灵枢》)中的藏象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方面得到应用。《周易》里面讲八卦没有涉及五行,由此可见,两仪阴阳四象学说出现后才形成了五行学说,八卦系统与五行系统是两个各自独立的系统,八卦系统与五行系统的根源都是太极、阴阳、四象学说。我们知道了这个关系后,才能拨开迷障,深入探究这些古老知识的本质。

四象说的是以“象”类物,是古人认识世界的分类和分析事物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1717978081596169.jpg

四象中的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生、长、老、死四类事物现象,为了便于理解,又将四象细分为“木火金水”四种事物象。少阳阴中之阳为木;太阳阳中之阳为火;少阴阳中之阴为金;太阴阴中之阴为水。此时四象上升为哲学理论概念,诞生了五行学说中的“四行”。

如果用数字1、2、3、4表示四象,根据“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原则,则太阳、少阳对应1、3;太阴,少阴对应2、4。然而“阴极阳生,阳极阴生”,太阴为阴之所终阳之所始;太阳相反。1为阳之始,2为阴之始,因此应改为太阴为1,太阳为2,少阳为3,少阴为4。故水1、火2、木3、金4。

1、2、3、4之和为10,10可分成1、2、3、4,所以,10可以看作太极。太极分阴阳,10可分为5+5,一个为阴气5,一个为阳气5。

木火相生为阳,“木、火”都是由“阳气5”二分而来,所以归类为“两仪”中的“阳”。金水相生为阴,“金、水”都是由“阴气5”二分而来,所以归类为“两仪”中的“阴”。

由水变化到木,是阴气渐少,阳气渐多的过程;由火变化到金,是阳气渐少,阴气渐多的过程。所以,四象(木、火、金、水)用于对应一年四季时,分别可以对应春、夏、秋、冬。由春季到夏季,阳气渐升;由秋季到冬季,阴气渐升。

用于四象对应生命时,“木、火、金、水” 分别可以代表生、长、老、死——表示生命从无到有(生),从有到强(长),从强到弱(老),从弱到无(死)的四个连续的过程。

根据阴阳理论,阴气与阳气是互根互生的。所谓“阴极阳生,阳极阴生”是也。阴阳生出了四象,四象中的阳气分为“木、火”,阴气分为“金、水”。“木、火、金、水”四象又是一个阳气与阴气不断地互根互生的循环过程。“水”为阴气的极点,“阴极阳生”,所以“水”变化为“木”,即水“木”;“木”阳气继续上升,变化为“火”;“火”为阳气极点,“阳极阴生”,所以“火”变化“金”,即火生““金”阴气继续上升,变化为“水”,金生“。这里引出了五行的概念。

根据阴阳互根互生理论,用其“所生”(即产生的原因)来表示四象。比如,“木—3,火—2”,都源于“阳气5”一分为二。所以木为“阳3”,火为“阴2”。木是因为“阳5”分出去“阴2”才生出木,所以“木”可以说成“阳3生木”;同理,火是因为“阳5”分出了“阳3” 才生出火,所以“火”可以说成“阴2生火”。在古代,阳对应“天”,阴对应“地”。所以“阳3生木”“阴2生火”可以说成“天三生木,地二生火”。

再比如,“金—4,水—1”都源于“阴气5”一分为二。所以水为“阳1”,金为“阴4”。金是因为“阴5” 分出去“阳1”才生出金,所以可以说成“阴4生金”;同理,水是因为“阴数5”分出去“阴4” 才生出水,所以可以说成“阳1生水”。故“天一生水,地四生金”

由此可见,四象(木、火、金、水)的阴阳变化次序和规律是有着它特有的规律可循的,也明示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就是由阴阳变化、五行转换而来的。

大家再回顾一下之前所学的河图洛书,八卦中的四象转换是不是跟河图洛书完全相对应吻合?阴阳五行就是这样诞生的,是不是为你拨开了迷雾?

四象明显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而且是明显周而复始的性质。四象变化,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四象对应着生命的生、长、老、死四个阶段。如果将植物的种子、动物的后代看作生命的特殊再生方式,生命也是具有生、长、老、死周期性的循环规律

四象对应着一年四季,其变化规律与日月有关。日月几十亿年运行不息,是相对永恒的东西。据说地球的气候变化,7500万年是一个周期,在这个期间内,四象所代表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规律是大致不变的。

事物大的规律一般不会变,但也有偶然性因素导致特殊变化。以动物为例,有胎死腹中的,有幼年夭折的,有壮年早逝的——生、长、老、死四个阶段未完成就结束了。有的动物未留下后代,那就谈不上生命的再生(周而复始)了。对动植物生命而言,偶然性因素确实存在,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生命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不能因为有特殊变化而否定其一般规律。

我们学易的目的就是要在知道事物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合理把握和解决偶然性因素导致的特殊变化。那么导致四象发生特殊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五行学说。

五行的产生。《子平真诠》:“天地之间,一气而已,惟有动静,遂分阴阳。有老少,遂分四象。老者极动极静之时,是为太阳太阴;少者初动初静之际,是为少阴少阳。是有四象,而五行具于其中矣。水者,太阴也;火者,太阳也;木者,少阳也,金者,少阴也;土者,阴阳老少,木火金水冲气所结也。”道出了四象与五行的关系:水火即太阴太阳,金木即少阴少阳,土者木金水火所冲结。说明五行由四象演化而来,而这四象又是从阴阳衍生出的。于是乎,五行说虽然不见诸《周易》经文,但也是本乎阴阳。

又有:“河图之数,以一二三四五配六七八九十,先天之道也。故始于太阴之水,而终于冲气之土,以气而语其生之序也。盖未有五行之先,必先有阴阳老少,而后冲气,故生以土。终之既有五行,则万物又生于土,而水火木金,亦寄质焉,故以土先之。”

五行之土。“土”位于四象中间,不包含在四象循环周期内,如何正确理解“土”的含义,是正确理解四象与五行的关键。《周易参同契》:“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土旺四季,罗络始终,青赤黑白,各居一方,皆秉中宫,戊己之功。”

将五行对应时间和过程,《周易参同契》持“土旺四季”,持“土贯穿始终”之说。将五行对应地理四方,《周易参同契》持“土主中宫”之说。在这里,“土”是太极,是可以分出阴阳的太极。我赞同《周易参同契》的上述观点,持“土为太极”之说。“土旺四季,罗络始终”。正是因为有了贯穿始终的“土”,有了时间和过程的始终,一年才可以划分出“春夏秋冬”四象;生命才可以划分出“生长老死”四个阶段。

《周易参同契》“皆秉中宫,戊己之功”。“土”指中央,有了中央,人们才可以区分“东南西北”四方,“东南西北”四方才可以长久存在。《周易参同契》“土旺四季”,因为有“土”,四季才可以周而复始,运行不息。

中医支持“土为太极”的说法。中医藏象学说认为脾胃为土。人食五谷经过脾胃的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微之气,即为后天之气。传统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之气为后天太极,是生命所必需的。中医有“补脾胃,养五脏”的治疗法则。

古代有土生万物、土养万物、土载万物、土纳万物之说。这万物自然是指可以归类于“木火金水”四象的万物。实质就是—土生木火金水,土养木火金水,土载木火金水,土纳木火金水。

“木火金水”的产生都来源于“土”,其继续存在也依赖于“土”。

“木火金水”的产生都来源于“土”—这个“土”是先天之“土”。

“木火金水”的继续存在也依赖于土—这个“土”是后天之“土”。

将五行对应一年四季,“木火金水”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土为阴阳—就是日月。日月分则为阴阳,合则为太极。有日月,才有春夏秋冬四季和将来;太阳月亮的寿命到了尽头,日月没有了,“春夏秋冬”自然就没有了—这是因为后天太极变化了。

将五行对应四方,“木火金水”分别对应“东南西北”,土为中央。中央可以无限小,小到一个点;可以无限大,大到与天地相同。“土”,可以理解为就是“天地”—有天地才有四方,没有天地就没有四方。其实,即使简单的只将“土”理解为“中央”,四方也是由中央生发的,没有中央原点,根本无法划分东南西北四方。

在五行中,“土”为太极,太极分两仪,就是阴阳(也可说是阴土,阳土),阴阳分四象,就是“木火金水”。“土”不一分为二时,是“太极”。“土”一分为二时,是“阴,阳”,是“阴土”和“阳土”。“土”可四分为“木火金水”,是太极(阴阳)分为四象;“木火金水”可以合为“土”,是四象统一回归到太极。这就是五行的实质、本质。

要知道五行是由四象演化出来的,要知道四象阳为无,阴为有无,中生有,要明白这个道理。四象表明了木火金水四行,缺少土。那么火木金水之间相作用会生成土。水生木,木生火,火灭为土。水为阴中之阴,是永久的阴;火为阳中之阳,是永久的阳。

五行生克是学习易经里面最基本的、最浅显的、也是最重要的基础。类似于学数学里面的加减法一样,这个必须要会背,能熟记于胸。而且一定要把其中的原理和逻辑弄清楚。

木,判断依据就是一切的可燃物皆可归木类。可燃烧可生火的东西都可为木,木能生火。

火,火的属性呢?一切热、燥、光性很强的东西就代表火。如爆炸性的、光明性的、散发性的等等。火能生土。

土,我们脚底下踩的,有承载能力的,粉末状的东西就是土。包括我们吃的面粉,用的化妆品等等它就有土的属性。土能生金。

金,固体状的、坚硬的、冰冷的这种物质就是金。比如金属,玻璃,金矿石,矿物质等等。只是分生金和熟金而已。金能生水。

水,一切至阴的,流动性的,自由性强的东西都有水的属性,都可以归类为水。水能生木。

水生木这个其实应该很好理解,种子遇到水,有温度就能发芽,再有土就能长成大树。所以说木的生长必须要有水、土、火的存在。如果没有水,就变成了死木,所以鉴定死木与活木的根本依据就是:第一个就看木有没有根。没根儿的木都活不了;第二个看有没有没水,没水就不能活。所以活木一定是有水有根。其他五行的原理可以以此类推。

五行的有形类象。大自然界的所有东西都是有木火土金水的类象的,都可以归到类象里。比如说像教育,家具,服装这些行业都带着是木;像通讯,媒体,餐饮这都是火;像建筑,房产,物品这些都是土;像汽车,珠宝,金融,法律这些都是金;像水产,销售,跟流通相关的这行业都是水。这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了我们所有的有形的类象。

五行的五行类象。木火土金水除了有有形的类象外,还有无形的类象,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块的知识。木,就是生长、生发、向上的力量;火,就是光明和热及散发的力量;土,就是稳重的力量;金,坚韧的力量,刚强的力量;水,就是流动的力量,阴柔的力量。

所以的五行,既有有形的一面,又有无形的一面。所谓有学五行不能单单的知道有形的东西,只要提到什么五行的时候,立刻要想到有形的是什么样的,无形的是什么样的。一个问题也要分成两半儿,一分为二来看待问题,既有有形的象又有无形的象。

五行学说。五行也叫五常,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是指这五类物质的运行、运化五行是组成宇宙万物的物质基础。

五行学说不仅是一种宇宙观,而且也是一种朴素的系统论。它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构成,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行者为万物内外之宗系,消长生制之约定,无系不足以统宗,无约不足以定系。若天地弗位,万物无序,乾坤毁矣。阴阳五行是古文化的精华之一,古人把五行学说纳入人生占卜预测术的范畴,以全息系统的观点,来观察、解释自然现象和人事,综合推衍出人生命运发展和结果。

在传统的四柱命理学俗称八字算命术中自始至终贯穿五行学说,只有精通五行学说才能在命理学这一广阔人体生命奥秘领域中得心应手,若对五行学说一知半解,则难免预测错误。五行学说是一切易学预测的基础、生命。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穷通宝鉴》“五行总论”篇言:“五行者,往来于天地之间而不穷者也,是故谓之行”。五行学说就着眼于事物的阴阳矛盾作用和运动变化。阴阳的运动变化又是通过在天之风热温寒燥湿六气和在地之木、火、土金、水五气反映出来。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特性

五行学说的“五行”概念,不是单指具体事物本身,而是对万物的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

“木曰曲直”木具有生长、条达、能曲能伸的特点。

“火曰炎上”火具有发热、温热、向上的特性。

“土爱稼穑”土具有载物、生化的特性,为万物之母。

“金曰从革”金具有能柔能刚,变革、肃杀的特性。

“水曰润下”水具有滋润、向下、闭藏特性。

2、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

五行学说对万事万物的归类推衍,完全依据“天人相应”的全息思想,它是四柱命理学的理论核心。常用的五行学说与事物属性八卦分类见下表:

1717978154699958.jpg


3. 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

宇宙万物是相互作用的,并在这种相互的作用中求得动态的平衡。因此五行也是相互作用着的,并在这种相互的作用中求得动态的平衡,否则就会变得毫无生气。五行的这种相互作用和动态平衡,是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所起效应。我们只有真正从实质上了解掌握了五行学说及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才能真正地、较快地学好四柱八字命理学,破释人的生命奥秘,把握人生发展趋势,创造一个美好的人生。

五行学说是以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来探索事物。所谓五行生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事物之间,一类事物对另一类事物的辅助推进作用,称为“相生”,一类事物对另一类事物的抑制束缚作用称为“相克”。

1717978208587077.jpg

五行相生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我们古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认识到,宇宙万事万物若只有相生,旺极无制,世界就会过于激烈的竞争而陷于崩溃。反过来若只有相克,制极无生,世界又会因过度地制约而进入一片死寂,不能前进发展。因此有生有克,或旺极有制、衰极有生,才是维持宇宙万物、世界社会生气勃勃、动态平衡的必要条件。

《穷通宝鉴》一书在五行总论一章中论述道:“夫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过与不及,皆为乖道。故高者抑之使平,下者举之使崇。或益其不足,或损其太过,所以贵在折衷,归于中道,使无有余不及之累。”并认为如能“识其微意,则于命理之说,思过半矣”。这一段话的意思是说阴阳五行若不保持平衡,超过或不足平衡的那一种度,皆不好,会出问题。所以超过就应该抑制,消耗它,使它降下来保持平衡;若是不够足,亏欠者,就要补充它,使它提高上来保持平衡。

阴阳五行之气宝贵的就在于使它保持折衷,不偏不颇,趋于中正平衡,不产生不足或过多的忧虑负担。因此,有生有克,或旺极有制,衰极有生,才是维护宇宙万物、世界社会生气勃勃动态性平衡的必要条件。

如果我们每个学者能知道这中间的微小意义,对于命运之说,已领会一半多了。可见我们在学习四柱命理预测时,首先必须深入学好阴阳五行学说,你真正透彻掌握了它,你就是一个出色的命学大师。如果不懂阴阳五行原理,想学好命学是不可能的,大家必须对它狠下功夫。

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大家除了知道五行顺生顺克的关系外,还必须知道五行的反生反克道理,即在另一种情况下,由于克者衰弱,而被克者盛,不但不能克制被克者,反而受被克者所反克,如金弱者,金不但不能克木,反受木反克。大家在日常中都知道,用刀去砍较坚的木料,刀常被卷口,甚至砍缺口了,这即反克。同样火强水弱,火反克水,土反克木、水反克土、金反克火,这些事例日常生活中常常相遇。

古人对此有宝贵的总结经验,宋朝大命理学家徐升在其《元理赋》中对此作了详尽的阐述:

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火旺得水,方成相济。

土旺得木,才能疏通。

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水旺得土,方成池治。

 

木赖水生,水多木漂。

火赖木生,木多火塞。

土赖火生,火多土焦。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

水赖金生,金多水浊。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土能生金,金多土虚。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水能生木,木盛水缩。

 

木能克土,土重木折。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土能克水,水多土溃。

金能克木,木坚金缺。

水能克火,火旺水干。

 

上述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说明五种物质生化制约运行中的辩证关系,这里涉及到一个相互之间的量比关系,过与不足则会产生负面效应,在命理哲学预测过程中十分注重这种量比后果,大家必须认真理会并记住上述论述。

我们必须搞清楚在命学理论中对五行生克关系的特定术语:在五行中被生的五行对于生它的五行,称作化。如金生水,又称作水化金,被化的又叫作被泄,即木被火泄。水化金后又去生木,这叫水化金生木或称作水泄金生木,这种五行关系术语必须学会、掌握与使用。

对五行研究必须先从五行生克着手,只有掌握了五行生克,才能由浅入深,逐步迈入对命理四柱各干支五行生助克泄等之探讨,这是五行学说的重点,是判断各干支强弱旺衰的基础,并直接关系到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再结合大运流年作出一生最终判断,除此之外,学好命理学别无它途。

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是四柱命理预测学及其它一切易学预测方法中最根本的法则,是推演事物变化的最重要依据,是所有易学研究者和运用者必须掌握的。

如真正精通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刑冲克害关系,则就可成为预测大师,预测高手。

阴阳五行是一切易学预测技法的根本基础,也是整个易学系列的基础,若弃阴阳五行之基础,法外它求,则偏离正道,不可成功。

整个社会活动及人生发展全部都是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表现,都是阴阳五行运化的结果。我们每个人必须通悟它,得心应手地运用它。在实际断命的时候,就可以依照这个属性去断。

1716467627573(1).png